七月下,时报、军报刊登了许多个人先进事迹,从普通军士民众到高官大将都有,还刊登了漠南东镇豹韬将军高史银的采访。
采访:“听说将军到开平后,每天工作八个时辰,您累吗?”
高史银:“不累,一想起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我就浑身充满干劲!”
采访:“开平风沙大,听说为了养鸡,您经常出入沙甸各大养鸡草场,皮肤都被风沙打了一层,您苦吗?”
高史银:“不苦,一想起大明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我的内心就有如刀割!我们东镇全体将士响应大将军的号召,排除万难,也要把生产建设搞上去。”
最后,高史银将军还深情的说:“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事实上,高史银说的是:“张贵这的,说好给老子一千头牛,二千匹马,结果只来了五百头牛一千匹马,兽医两百只来一百五,别的都被他吃了?老子娘的祖宗!”
因其言语粗俗,不附合靖边军形象,采访刊登后,话语惨遭篡改。
……
飘没高史银的牛马兽医其实是王斗的意思,高史银有心干一番大事业,在东镇颇为卖力,为了对付草原毒蛇,还亲自养了一群大白鹅。
然开平卫并不适合屯田放牧,否则沙化会更加的严重,大明当年放弃开平不是没有原因的,后勤压力太大了,占据该地,更多是军事上的意义。
而他辖地原来的沙城、兴和所那一片经营颇早,屯田事务都上了轨道,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牛马。草场养鸡倒是可行,鸡吃虫蚁与草籽,不会毁灭生态,鸡粪排出,还可使草儿长得更加茂盛。但也不需要二百个兽医那么多。
现东镇除了是宣府镇第一防线外,因开平城为北上南下必经之所,也成了一个商贸集散地,北上交易或猎取皮毛的商队多在此停留。往东北岭伐木的商队也多在此交易。与去年那个残破的城池相比,已经繁华不少。
为了尽量开拓东镇防线,早在今年年初,高史银在开平城北二百里的答刺海子边上,就恢复了李文忠北征时建立的应昌镇。在海子边设了一寨子。
不久后又在答刺海子左一百里的长水海子边再立一寨,与应昌镇形成了呼应。
五月时,高史银再在应昌镇北面二百里的捷胜冈灵济泉附近设一哨所,该处也是当年李文忠建筑的广武镇所在。
如此,形成了开平城为后方,应昌镇为中腰,广武镇为头部的态势。
七月,高史银又在饮马河畔的杀胡城遗址,贝尔湖东南的静虏镇遗址再设二哨所,靠往来商队得到的费用维持运转。势力深入了外藩蒙古东部。
明初几次北征走的都是东镇这条路,然现在王斗并不打算动刀兵,所以他现在注意力很大部分放在西镇。
西镇河套那一片本来就是历代汉家重要屯田之所,西镇的镇治九原城附近更有庞大的煤矿、庞大的铁矿矿产,余者金、铜等矿种一样不会少。
这边屯田先不说,王斗第一时间在这里开设了一个铳炮厂,取名“鹿城铳炮厂”,这也是王斗继永宁炮厂与宣府镇城炮厂后拥有的第三个火炮厂。
王斗继续采取老花样,许可民间开矿,许可友镇开矿。都护府负责收购矿石,甚至许可他们粗加工,然后收购回来再加工。
对王斗来说,采矿耗费大。利润低,自己开采得不偿失,分包出去,可以收取许可费用不说,还可以收获更多的利益团体。而且开矿办厂的人多了,需用雇佣的人就更多。可使更多的百姓有一口饭吃。
不单如此,安北银行还愿意贷款,鼓励更多的人来西镇办厂开矿,新闻司还不断宣传,给这些人披上一个崇高的外皮:“实业报国。”
在这种氛围下,宣府镇、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各色富户矿主纷纷云集西镇,甚至远在江南都有人赶来。这内中又以大同总兵,定兴伯王朴最为积极,他一口气投资五十万个银圆,在九原城附近开办了多家厂坊。
都护府沿袭宣府镇规矩,只有汉籍与各类称号者,各类紧俏赚钱行业才可以优先参与。
为了获得开矿办厂资格,来自四面八方的富户矿主纷纷捐钱捐物,安北“善人”云集,似乎成了大明的首善之地。而因厂矿存在,漠南西镇瞬间就繁华起来。
矿产本来需要人力就多,一个大矿如果需要五千人,他们有家属的话,一矿就可养活二、三万人。
采矿需要运输,这当中又养活了诸多的运输商队与酒楼客店,然后冶炼又需要大量人手。炼铁肯定需要煤炭,又需要大量采煤炼煤之人,这些人又要吃喝生活,又养活了无数的贸易商队。
当地繁华了,肯定有精神上的需求,第三产业与娱乐业又蓬勃诞生。
因矿产需要的人手多,不但所有抓到的草原马贼都投入到厂矿上,连归顺后的河套蒙古,牧民们都纷纷成为了矿工,他们的家属多从事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