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人之敌(甲)(2 / 2)

岂曰无旗 苏三斤 2033 字 15天前

阿白方才被小个子在胸口擂了一拳,解开衣襟看时胸口已然一片淤青,于是他便在校场附近找了些有用的草嚼了,撕了布条包扎上。正在忙活的时候,却见大家都纷纷叫卫起先生,他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于是也随大家起身。这时卫起瞥见阿白,便过来拉住阿白,对项尤儿说:“白哥儿的功夫好,兴许他来教导武艺更为合适,不如我来教大家识字,阿白来教大家武艺吧。”

阿白闻言,顿时两手连摆,脸色通红,结结巴巴地道:“不……不成的,我不会……教武功我不会的,师父只是让我和野兽打架,打架嘛,打着打着就会了的……可是这里又没有野兽啊……而且大家的玉质不同啊!”所谓“玉质”,其实是他师父和他说过的各人的“体质”、“气质”、“灵质”综合的一种“质地”。其中“体质”便是筋骨肌肉、身高体重、男女老幼身体条件等等;而“气质”则是各人体内用于推动气血、运新去旧,体外用于渲染情绪、护卫自身的气场区别;至于“灵质”,则是人的感应、洞见、领悟、通达等境界上的品质。这些都是阿白的师父在传授他武艺之时曾和他提到过,此刻阿白惊慌失措,便语无伦次地说了出来。

卫起听闻这个“玉质”,脑海之中刹那间似乎闪过了些许光亮。他在桓庐书院之时,教授的都是些经文上的课目,并未涉及启蒙课时,因此也便从未注意“玉质”一事。他此刻回想,慕容渊在收他为徒之后,便曾详细考教了他从前所学,查问了他心中抱负,也详细看了他的骨相。他当时虽然年少,但也相当好奇,于是便反问慕容渊此举缘由。

那时慕容渊听得他疑问,只是淡淡一笑,解下腰间悬挂的玉蝉放在他手中,道:“孩子,你看这玉蝉,一开始的时候它只是一整块的玉,而雕刻的师傅在拿到玉之后,便要仔细考察玉的纹理,他们看着看着,就能从这块玉中看出它的纹理适合描绘一只蝉,接着他们才动手雕刻。因为这样雕刻一来顺应了玉的天性,二来雕刻出来也才浑然天成!因此咱们一门收徒的时候,都会考察孩子的“玉质”,从而决定如何培养的。”

那时慕容渊的话卫起无从深思,而此刻听闻阿白说道“玉质”一词,脑海之中忽然便似乎朝阳初升,许多念头不断地在脑中闪现。于是他索性闭上眼睛,坐在石头上,凝神细想。他知道论及“玉质”,必然离不开“体”、“气”、“灵”三者,而注重锻体之人,看重的是强筋健骨、活血通络,因而修体之人往往外功强悍、躯体灵巧;注重练气之人,看重的是五气调和、五脏强健,因而练气之人往往内力精湛、延年益寿;注重修灵之人,看重的则是悟道务减,因而修灵一道最为艰难,往往便如同是修建空中楼阁一般,但修成之后,神魂意志魄均可克敌制胜,这便是许多勤修内力外功的练武之人梦寐以求的境界。

境界虽然难修,但“体”、“气”、“灵”三者并不是孤立的。例如若是体内气虚,那就算你壮如蛮牛也是无从发力。而练气之人,如果无法洞明观气,那么最终还是琢磨不到气息行走的规律,始终是跟从他人的方法摸石头过河,无法自在运气破敌。而三者不同的结合,便应是不同的“玉质”体现啊!那如果自己是一个雕刻师傅的话,那自己似乎不应该苛求固定的刻法与流程,而是应该去观察每一块玉甚至于木头铁皮的材质纹理,发挥不同特质的天赋而已啊!

卫起此时忽然想到兵法中言道“能因敌变化而制敌者谓之神”,同时也想到了佛言“于无所住处安其心”,接着又想到了道家言道的“为道日损”,最后想到了《易经·坤》中六二言道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其实哪有道理可言,唯独自然而已!刹那间卫起豁然开朗!

他心里反复念叨那句“不习无不利”,心念已定。他清楚一众痞儿从小生长于市井之间,虽然并未读过圣贤章句,但如今交往下来,却了解他们定是从日常的混迹、打闹、听书、交往之中学得了一些让他们长成如今模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便是其特有的“玉质”本来需要的构成。正所谓橘生淮北则为枳,他们只是另一个环境成长至如今而已,而自己要做的无非便是将这些“枳”顺着纹理发挥而已,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种“橘”的方式来刻意雕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