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第一个裁的,就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国藩说服他上书辞职。有曾国荃带头,才好说服其他军官放弃兵权,换成从朝廷哪里要来的各种官职,分散到各地去安插。
最后曾国荃辞官了,军官们安置了,士兵们也遣散了,曾国藩释放完了他最后的余热,生命终于走到尽头,与去年冬季死于两江总督任上。
如果说曾国藩已经完成了剿灭太平天国这个最大的心愿,那么左宗棠之死,则是带着未竟的事业,带着强烈的不甘,抱憾而死。
左宗棠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远离故乡的陕甘度过的,他在陕甘不但稳定了地方,还筹集资金开办了一批洋务工厂,跟李鸿章相隔千里相互竞争。
他在驻扎地兰州,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兰州机器织呢局两个颇具规模的企业,可惜的是跟洋务运动早期的企业一样,效益都不怎么样。
兰州制造局不用说了,哪里现在还不可能举杯开办机械工业的条件,只要就是为左宗棠的軍队维修武器装备。兰州机器织呢局算起来还靠点谱,至少是考虑了西北的现实条件,有利用当地羊毛资源的意识。
理论上来讲,在兰州创办这种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但官本位的最大问题一个是不计较利益得失,另一个是外行领导内行,这座用普通人的常识考虑应该符合时宜的工厂,可却完全不合时宜。
这座工厂是完全官办,由甘肃善后局拨款二十万两,总兵赖长向德国泰来洋行订购成套机器设备四百箱。纱绽一千零八十枚,毛织机二十台,染整机全套,二十四匹和三十二匹马力蒸汽机各一座。厂房二百三十余间,占地二十余亩。雇用德国工匠十三名。工厂颇具规模。
可是洋务运动中的毛病还是犯了,那就是进口机器完全没有考虑过当地的原料特性,购买的机器是德国机器,所用的原料是德国产的羊毛,这导致机器性能与兰州当地原料不合,产品质量差,成本又很高,销路不畅。
这种错误,十年后的张之洞再次犯了一次,那就是购买的冶铁炉跟大冶的铁矿不符合,产品质量很差,成本很高,没有销路。
不过左宗棠在甘肃的洋务建设,只是一个小插曲,他在甘肃的意义在于边防。虽说他进兵新疆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经费严重不足的清政府不具备收复新疆的现实条件,可是他在陕甘一带筹备入疆,对新疆的割据势力就是一种威慑,始终要防备左宗棠入疆。
但今年年初,左宗棠病逝,失去了左宗棠的强大威慑,新疆的阿古柏政权能不能老实,现在清廷要考虑的不再是入不入疆的问题,而是要防备阿古柏可能对河西走廊的侵袭了,这种重臣的死,往往能影响到地缘平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