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圈,英国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听一听大明的建议,只要大明不完全吞并满清,只要他们允许大英帝国在清廷保持足够的影响力,由他们掌控这个傀儡政权也不是不能接受。
此时的大明在做什么呢?
向各地派去了名义上的公使,由慈禧和光绪向这些督抚下密令,让他们与大明公使多亲近亲近。
这些公使其实就已经成了各地的太上皇,除了张之洞控制的湖北,依克唐阿控制的东三省之外,各地督抚其实都任命了。任由这些大明公使一个个会见地方官员,拉拢这些地方官员,对于配合的留任,对大明充满敌意的由督抚出面直接罢免。
大明在一步一步撤换满清各地排斥大明的官员,全都换成亲明的官员,显然正在为统一这个国家做着准备。
同时还控制慈禧和光绪,下达了维新变法的谕令,要求各地督抚依各地形势展开地方革新。结果各地督抚纷纷表示,目前治安混乱,应该组建新式警察机构,过去的巡捕显然已经不适合了。于是在各地以民团身份存在的大明军官控制的士兵,摇身一变变成了警察,彻底获得了合法的身份。
控制了警政,比控制军队对地方政治的意义还大,可以说控制了警政,才意味着控制了地方政治。
后来法国在摩洛哥推行的警政改革,引起德国强烈的抗议,险些酿成两国战争,就是因为警政太过重要。
英国坐看大明一步步蚕食满清政权,却毫无办法,因为除了大明,没有一个国家的渗透能力达到这个水平,俄国都不行。
大明又已经让德国占有了南通,严重侵入了英国的核心利益区,此时英国除非愿意联俄,否则根本无法制衡大明。
但朱敬伦让两面派赫德去跟英国谈判,必须保证英国的中立,赫德成功完成了任务,让英国公使跟大明达成了一项协议,大明保证英国在长江流域的特别利益,维护英国在满清取得的一系列特权,保证不直接吞并满清,将南北中国并为一国。英国则答应,与大明联合抵制俄国南下,一旦大明因此跟俄国发生战争,以前达成的军费援助依然有效。同时不反对大明軍队驻扎北方,至少大明軍队在直隶、东北地区驻扎,大英帝国不与反对。
显然这项协议扫清了英国和大明暂时的争执,只要大明继续执行这项协议,那么双方关系就不会破裂,联合制俄的态势就不会改变,而这份协议的时效是十年,英国借此保持了北中国地区十年的平衡,而大明则保持了十年内对抗俄国的盟友。
不过大明真的打算等十年吗,十年之后才统一国家,不,朱敬伦等不了那么久,最快明年,最慢后年,他就要一统天下,这种事情,拖得越久,就越麻烦,他不能等列强都将力量渗透进了满清后才动手。
至于英国吗,用一个协议稳住而已,让赫德操作这件事,将赫德跟英国一起坑一把,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只是朱敬伦对赫德能够说服英国人有些好奇,这么复杂的局面,就是朱敬伦解决起来都感到有些头痛,他们不知道赫德是通过什么方法让英国打消对大明的担忧,转而支持大明对抗俄国的。
一问才知道,原料赫德并没有打消英国对大明的担忧,反而可能加重的,但加的十分的重,重到英国不敢贸然跟大明决裂的程度。
赫德告诉英国人说,印度距离俄国很远,但距离大明很近。尤其是现在铁路相通,一旦英国与俄国联合对抗大明,大明不太可能将主要兵力调去北方跟俄国开战,反倒是有可能通过铁路进入印度,赫德问,大英帝国真的要准备跟一个能够组建六百万陆军,在美国这个一万多公里外的地方苦战三年的国家在印度打一场地面战争吗?
这让英国人明白了,他们在东亚大陆要维持的平衡,其实已经跟他们欧洲维持的平衡一样了,不再是防止任何一个国家独大,而是要让已经形成的大帝国之间保持平衡,让各大帝国之间互为仇敌,而不是将任何一个帝国的火力集中到英国身上。
就像他们在欧洲维持德国和俄国的平衡,他们现在要玩转大明和俄国的平衡,而不是跟这两国某国的联盟打一场地面战争,而且是直接在印度爆发的战争。所以英国不是将大明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到北方去,去跟俄国熊较量,这样才能维持平衡。
至于北中国,这已经跟东欧一样,不再是大英帝国能够控制的地域了,而应该作为大明和俄国之间争夺的区域,大英帝国最好从这里抽身,否则不然要卷入惨烈的陆地争霸中去,英国人明白了,从今往后,他们在北中国最多只有商业利益,而没有政治利益了。
赫德说法让朱敬伦很惊讶,这意味着赫德威胁了大英帝国,而且还威胁成功了,赫德果然是一个英国人,只有他了解英国人最在乎什么啊。
但问题是,只要大明对印度有威胁,那么大明和英国的合作基础就会很脆弱,就好像德国一开始发展海军,德国跟英国的矛盾很快就超过了英国跟俄国之间持续了百年的矛盾,大明和英国决裂的时间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