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王振陷害李时勉(2 / 2)

杨溥自然想为朝廷除掉这个小人。

不过杨溥做事,从来是没有把握不出手。真到他出手的时候,一招之下,生死立辨。他看似拒绝曹吉祥,其实是给曹吉祥留了话头了。

曹吉祥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如果不是宫中?杨公是不是就可以出手了?”

杨溥说道:“曹公公,你这是什么意思?”

曹吉祥咬着牙,说道:“杨公放心,这一件事情,很快就不局限在宫中了。”

杨溥大惊状,说道:“曹公公慎重,而今事情还能控制,一旦陛下回来,朝野大哗,曹公公何以在陛下面前自处?”

这就是文官与太监不同了,文官在皇帝面前可以讲道理,而太监是没有资格讲道理的。

这一件事情,如果闹大了。再加上王振与皇帝之间亲密关系。曹吉祥定然知道皇帝回来会很恼火。

曹吉祥长叹一声,说道:“杨公,我也说实话,我什么也不做,就死定了,做些什么,有可能死,有可能留一命去孝陵卫种田。”

“我何不搏一搏。”

曹吉祥的眼睛之中闪过一丝狠辣,曹吉祥也是经历过战阵的。

不要看曹吉祥而今在杨溥面前,又是下跪又是哀求的,南征几年曹吉祥什么场面没见过,也是在血雨腥风之中闯出来的。

只是无奈的很,太监争斗最大作弊器乃是圣眷,即便曹吉祥能斗得过王振又如何?上面有人拉偏架。

这也是曹吉祥一直避免与王振争斗的原因。

不过而今,王振将他逼到了墙角之中,兔子急了还要咬人。更不要说曹吉祥了。

曹吉祥来去匆匆,除却杨溥之外,根本没有人知道他来过一趟。

第二天,锦衣卫马顺就有重大发现。

马顺将这个重大的发现送到了王振手中,立即皱眉说道:“荒谬,怎么可能是他?”

王振却说道:“那可不一定,知人知面不知心。”

马顺说道:“公公,李大人乃是陛下的老师,又以直谏名声大噪,为陛下办理海关事务,谁都知道,等户部周尚书入阁之后,他就是新一任户部尚书。这样的大臣,怎么可能与瓦刺通传消息。”

李时勉是奸细?

王振用脚趾头想,就知道决计不可能。

为名?天下谁不知道李时勉忠谏之名?而且私通瓦刺,有什么名声可言。为利?李时勉掌管海关,每年有几百万两银子,他稍稍动动手脚,得到的都比瓦刺国库要多。为权?李时勉乃是陛下的老师,马上就能担任户部尚书了,说不得临老的时候,能进内阁。在瓦刺又能得到什么?瓦刺那边权力核心层都是绰罗斯家族的核心,哪里有文臣的位置?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振淡淡一笑,说道:“既然有线索,总要查查吧。“

至于其中风险,王振也不顾了,反正这么多年来,王振早就习惯了被文官弹劾,有陛下护着自然没有事情。

至于皇帝不护着他。

王振还真没有想过,王振对朱祁镇的确是真心实意的。朱祁镇对王振一行也不错。安排子嗣前程,对一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下面的弹劾,就当做没有看见一样,他不觉得会因为李时勉有什么变化。

马顺心中暗道:“这分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马顺已经嗅到了风暴的味道,立即说道:“公公,这宫中查奸细之事,正在进行之中,下官分不开身来,这李时勉案子”

王振说道:“小虎子,你走一趟吧。”

小太监说道:“明白了,干爹。”

小太监离开房间之后,脸色之中露出一丝焦虑之意。他很明白李时勉不好碰,是一块硬骨头,更重要的是,李时勉有圣眷。

圣眷对太监来说,是第一要务。

而今他查办了李时勉,皇帝回来之后,或许不会动王振,未必不会将他扔出去当替罪羊。但是他要是不做的话,他就不用等皇帝回来,王振就能将他处置了。

小太监办也是,不办也是。满怀忧虑,但是并没有让他行动多迟缓。

小太监直接带着锦衣卫到了户部衙门之中。大队锦衣卫接管了户部。对这里锦衣卫也算是轻车熟路,毕竟户部内部就是锦衣卫坐探。

周忱见这阵仗,也出来说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向周忱行礼,说道:“周尚书,奉上喻查瓦刺细作。所有不得阻挡。还请周大人行个方便。”

周忱听了顿时一笑,说道:“我们户部哪里有什么奸细?你是不是搞错了。”

小太监说道:“周大人自然不是。但是这位却要跟我们走一遭了。”小太监几步走到了李时勉身前,说道:“李大人,得罪了。还请跟我们去一趟锦衣卫。”

周忱听了大怒,还不等李时勉说话,就厉声说道:“有驾帖吗?”

锦衣卫也并非无法无天的,明朝体制,锦衣卫想要拿人,就要有皇帝,司礼监,刑部给事中批的驾帖,才能拿人。

小太监的准备也很充分,说道:“有圣旨。”曹吉祥一摆手,立即让下面的双手捧出圣旨,曹吉祥大声宣读一遍。

这一封圣旨倒不是中旨,但是内容却不是针对李时勉,而是命,王振,清查在京瓦刺奸细,凡是牵扯到谁,都要可以先行审讯。

只是朱祁镇下旨的时候,虽然没有说,但是其实多指宫中。他担心的是皇太后会插手,故而先给王振留下这一道圣旨。

毕竟在朱祁镇心中,皇太后做事不循常理。

朱祁镇对杨士奇,杨溥,太皇太后,这些对手的行为,都能有所揣测,但是对皇太后的心思,实在琢磨不透。

但是毕竟是母亲。

朱祁镇不能硬顶,但也防着坏事。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圣旨用到这里。

周忱看了圣旨之后,冷笑一声,说道:“这圣旨与李侍郎有什么关系?”

曹吉祥说道:“自然是有的。”他一挥手,立即有人将一叠文书送上来,有人读了起来,无非是某月某日,李时勉见瓦刺副使,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

倒是有整有零,有概括有细节。甚至有逻辑。

总体上来说,就是李时勉见当今好战成性,觉得大战非两国之福,这才通知瓦刺早做准备。好让皇帝吃吃苦头,打消北伐的心思。

东厂想要造假,还是有高手的,里面甚至还有书信,乍一看,还真有几分像李时勉的字迹。

李时勉听了,简直目眦欲裂,恨不得将这太监当场砍死。李时勉是一把硬骨头,敢死磕太宗,仁宗,宣宗皇帝,当时他未免有些好名。

小太监拿出来的所谓证据,简直是要挥了一生清名。让他如何不怒。他大骂道:“无耻之徒。老夫跟你走一趟。”

周忱一把拉住李时勉说道:“李大人,诏狱之中凶险,你又不是不知道,何须理会他们,去内阁找诸位大人,等陛下回来之后,再计较不迟。”

周忱所说未必不是办法。

毕竟朱祁镇上台之后,虽然加大了厂卫的权力,但是用锦衣卫抓拿大员,却还是少有的,即便是朱祁镇登基之后最大的案件,也就是两淮盐案,也是左都御史主管,锦衣卫参与进去,但也是一个打下手的角色。

所以周忱请内阁诸位保住李时勉,未必不可能。

王振还真敢在户部大开杀戒吗?

但是对李时勉却不一样,李时勉说道:“此辈咬人,入骨三分,我如果不敢跟他去,反而以为我李时勉真的参与其中了。”

“我就不信,列祖列宗留下的天下,还真没有郎朗乾坤了。”

李时勉对自己的名声的看重,胜过了对自己性命的看重,而且别人怕诏狱,李时勉却是不怕的,他已经是几次进宫了。

早已轻车熟路。

周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心中暗骂李时勉是一块茅坑之中的石头,又臭又硬,。进了诏狱,半条命都没有了,真不知道在纠结什么。

但是周忱也没有办法阻止了。

锦衣卫将李时勉带走,户部大小官员都出来围观,等消息传开,其他衙门的官员也都来了。

一时间群情激奋自然不用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