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5章讲武堂演,不败即胜(2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3491 字 11天前

其实这样的战术,在历史上的三国之中,是刘备运用得最好,只是可惜后期被猪哥给带偏了……嗯,其实也不能怪猪哥,毕竟川蜀之中,便再也没有了北地大将的新来源……

这么说来,其实猪哥后期选择姜维,也是企图复制刘备的战法?毕竟只有姜维才是正儿八经的北地出身,而脑后反骨的魏延则是南阳的异类。

黄忠汉中的定军山一战,便算是这种北地精锐战法的最后绝响了,『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没有所谓的演义当中的计谋,也没有什么虚假的噱头,实际战斗过程粗暴且直接。夏侯渊的兵卒也是精锐,那么黄忠带了一只更精锐的兵卒,鼓舞士气,直接冲击夏侯渊的本阵,而且还用金鼓加强了兵卒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手,最终斩杀了夏侯渊,获得了大胜。

这种战斗模式也是同样有局限的,因为这样的战斗,必须要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精锐部队,如果说这样的『奇』兵部队战斗力有限,那么用其突击敌方本阵,无疑就是自取灭亡。

斐潜麾下,不管是从装备还是从训练上,斐潜的兵卒质量都强过其余诸侯,所以,这个问题现阶段来说,还可以不用太担心。

但是并不是说这中战法就完全没有其他的弱点……

历史上曹操面对马超的时候,汇集将领军议,有建言说『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而曹操却说,『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

可见当时曹操上下都对于这种北地冲击战法的认知和重视,众将是觉得如果要进行对抗,必须要有精锐的先锋部队形成对攻,而曹操根据之前和吕布刘备作战的经验,他选择了另外的一个方式,『坚壁勿与战』,简单来说,就是不正面肛,因为肛不过。

这就是北地战法的第二个弱点。

斐潜让黄旭换上了第二张的锦图。

许县地图。

当时斐潜和曹操大军遥遥相对,并没有真的打起来,但是事后斐潜仍然让人根据当时的情况,绘出了这样一幅对阵图。

『本方,约八千精锐骑兵。敌方,约三万步卒,另有骑兵千余,乌桓骑兵两千,城池一座。总而言之,大概算是五倍之敌罢……』斐潜大约的将敌我双方布阵情况讲述了一遍,然后说道,『若战之,当如何?各自以策论,一个时辰之后交来!』

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对手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阵列,并且有大量的长戟长枪大盾,那么以骑兵冲击对方的阵线,就不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了。

就比如同样也是山地战,定军山可以取得胜利,在夷陵却一败涂地。陆逊对阵刘备的北地冲击战术,就是简单的利用三峡一带错综复杂的地形,坚守不出。

受限于三峡一带的地形,或许还有刘备本身兵卒更替,精锐的后续薄弱的问题,最终刘备无法突破陆逊的防守,更没有办法率领一支精锐,成功的去突击对方本阵,最终陷入僵局,被一把火烧光了最后的荣光。

对于刘备来说,他最为深刻的问题,并不是在军事上的失败,而是他并不清楚胜利之后应该干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好好的去利用胜利,就像是在泰山之下感叹苛政的孔夫子一样。

在历史上即便是面对曹操这样的对手,刘备也能够依靠他自己熟悉的战斗方法取得局部的胜利,但是胜利之后的事情,往往又让他手足无措。

对于山东士族来说,对于大汉朝堂来讲,刘备为代表的的北地男,终究是个乡巴佬的形象,是武夫,是『健壮』,不受到欢迎,也无法完全融入。

刘备最后能以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辗转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走荆州据川蜀,成就一番事业,归根结底,并非因其在北地战术上有什么新突破,而是在于猪哥在隆中给刘备指出了战斗背后应该做的事情,从战术进化到了战略,补上了那块漏水的板子,将局部突击的战术胜利,转化为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

至于当下的刘备么,那块板子依旧漏着水。

而且没人可以补得上。

猪哥现在应该还在荆襄……

一个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堂下众人最终也陆续上交了各自的策略。

斐潜将众人上交的策论大概看了一遍,微微笑了笑,然后说道:『张、李二位校尉,且上前来!』

斐潜自然不可能说是闲着无聊才来讲武堂的,他到讲武堂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毕竟作为麾下有了吕布张辽等人,又有西凉骑兵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斐潜也几乎等同于北地这种战术的继承和发扬者。

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容易形成一种惯性,导致手下的将校一味地用这种战术,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碰到『夷陵之战』。所以斐潜必须将这种已经比较规模成型的战术的弱点,再一次强调出来……

因为在当下这个阶段上,斐潜麾下的精锐质量若说排第二,还真没有什么人敢排第一,所以只要是正常的稳扎稳打,至少可以大概率的在对抗中保持不败,反倒是若是一味凭借武勇,贪功冒进,就很有可能会像是张辽一样,纵然最后胜利,也会损兵折将。

张绣和李典对视一眼,走上前来。

斐潜示意两人站在悬挂的战图两侧,张绣代表斐潜一方,李典代表曹操一方,开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最忌讳的就是枉顾事实,或是脱离实际,但是在场的基本上都是有着丰富实际作战经验,统帅过兵卒的中上层校官,所以排兵布阵究竟合不合理,众人心中多少也有杆秤。

李典微微回头看了斐潜一眼。

斐潜笑着点了点头。

李典心中略安,便开始和张绣对抗起来。说实在的,李典在写这一场模拟战策论的时候,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因为他觉得如果斐潜和曹操当时在许县之下真的交战,斐潜未必能占据多少上风……

起初李典还担心这样写会让斐潜不快,但是想了又想,迟疑再三,还是按照原先的想法写了下来,并且还特意注明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很快,李典和张绣就到了最为重要的意见分歧点了,张绣认为在骑兵拉扯之后,在对于曹操本阵的具装骑兵突袭之中,曹操本阵会崩溃四散,然后就会确定胜局。

李典认为曹操本阵不会崩坏,至少不会那么快的崩溃,然后四周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会迅速扑上来,形成合围,到时候败落的反倒很有可能是陷入曹军阵中的斐潜骑兵……

两个人争执不下,裁决权就回到了斐潜手中。

斐潜先是表扬了一下两个人的布置兵马的方式方法,然后问道:『若某本阵遇袭,二位是否来援?』

张绣李典自然是拍胸脯的拍胸脯,表态度的表态度。斐潜微微点头,然后看向堂内其他的人,说道:『张李二校尉尚且如此,更何况兄弟亲族?更何况曹司空多诡诈,定然有所防备,张校尉突袭本阵,说不得正中其下怀!』

然后斐潜大概讲了一下如果真的当时要打,应该如何做什么举措。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骑兵高机动性,就像是小刀割肉一样进行侵袭,曹操唯一的对应策略就是收缩阵列,压缩防御范围,否则任何突出的部位都会被割掉……

一旦曹军收缩之后,斐潜就获得了更多的战场主动权,可以选择侵扰后方,也可以在外游弋,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不可能速胜,很大可能性会进入拉锯战,而拉锯战并不是斐潜想要的结果。

当然,斐潜最终选择和曹操商谈,还有政治层面的考量,而这些就自然不用和这些军校说明了,最后,斐潜总结道:『为将之道,临阵之前,当先虑不败,后方求其胜!不求百战皆胜,但求不败之军!今日之讲,课后讲义汇总下发,各位好生研读……』

简单来说,就是别浪!

历史上太多前期顺利后期发浪,结果自己浪到死的家伙,斐潜可真不希望自己最终成为一个负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