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耻辱啊耻辱
………………………………
“此处最大敏感词同志曾经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而领导十月革命的列宁同志却说,皮卡迪利大街上的爆炸声,唤醒了全世界殖民地人民!
以上是他在7月25日《真理报》头版上发表了亲自撰写署名文章的第一句。
实际上,7月24日当天和之后的几天(因为时差关系有所不同),全世界各大报纸都在用大篇幅来报导‘723大事件’。
有趣的是,不管英国本地还是其他国家地区的报纸,标题都和“sha”有关。
英国以外的报纸都幸灾乐祸地称‘723大事件’是大英帝国的耻辱,有的干脆引用了林徽音女士说的‘sha on you’作为通栏标题。
甚至就连当时英国的盟国日本,他们的新闻界也好像忘记了皇太子被绑架的事情,三大综合性对开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都不约而同地以“耻”这一个字作为头版头条的标题。
其他国家亦是如此。慕尼黑当时一家不起眼的小报——《人民观察家报》上面刊登着一篇,由当时一位不起眼的小人物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更是对大英帝国大加嘲讽。
而此人正是希特勒。他因为这起事件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所以等他上台之后一度还希望捡起满清政府曾经倡导过的“德美中大三角同盟”。
不过他派到中国的军事顾问团的几任团长给他泼了好几盆冷水,他们告诉希特勒,中国士兵在补充了充足的营养和进行了足够的训练之后应该会很出色,但是中国人的统帅却地是一个很大很大很大的‘哔’。他这才转而寻求和日本方面的合作。
墨索里尼也在他的《意大利人民报》上发表了类似的文章,不过相比希特勒,这位法西斯领袖的用词要客气一点。
在全世界范围内,对‘723大事件’报导最为详尽的无疑是纽约的《世界报》。
靠着美国第一新闻报业世家普利策家族的后起之秀——艾玛-普利策女士在现场的第一手采访,这份差点被挤出纽约四大报的报纸枯木逢春,一跃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也是最具有国际声誉的报纸,甚至没有之一。
因吹斯听的是,英国本地的那些报纸,比如《泰晤士报》、《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等等报纸也用了‘sha’这个词汇。
当然他们不是批判本国殖民政策,而是大张旗鼓……也许用歇斯底里更加准确一点,这些报纸把苏格兰场和此时的警察总监霍尔伍德爵士骂得体无完肤。
虽然他们的言辞十分激烈,甚至有人身攻击的嫌疑,不过伦敦警察厅确实应该被责备。
首先,苏格兰场本来就有保护皇室成员和内阁高官的责任。
而在这起事件中,不提日本公使馆的安保工作,威尔士亲王和两位内阁成员被轻松地绑架了。
其次,现场指挥官霍尔伍德爵士在此期间的表现拙劣到让人无言。
他和他的警察们就像是被劫持者牵着鼻子的牛,不但让朱槿军团发表了那篇重要声明,而且这些劫持者居然非常轻松地在苏格兰场的眼皮子底下从下水道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