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好戏连台】(1 / 2)

明鹿鼎记 轩樟 4856 字 6天前

郭文亮还想再说,韦宝又命人起轿了。

“韦大人,韦大人。”郭文亮继续追。

韦宝的护卫一瞪眼,郭文亮吓得原地站住,想到不但三千两纹银有可能打了水漂,他还有可能被牵连,忽然哭了起来,悲从中来,痛不欲生。

韦宝坐在轿子中听见郭文亮哭泣的声音,又好气又好笑,一个大男人,当街大哭,像什么样子。

回到府邸韦宝将今天在都察院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吴雪霞。

吴雪霞没有想到韦宝真的说做就做了,还做的这么彻底。

“其实考选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提郭文亮这种秀才功名的人,真的名正言顺吗?”吴雪霞问道。

“他父亲是都察院的人啊,满足世袭的标准。”韦宝道。

“可他只有秀才功名,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吏。”吴雪霞道。

王秋雅和贞明公主什么都没有说,王秋雅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而贞明公主是觉得事已至此了,再说无益。

韦宝叹口气,本来还幻想着今天晚上有大把的人捧着银子来找自己走后门呢。

“反正现在事情已经出了,只能等着看明天朝廷的反应了,要是没有猜错,明天肯定很热闹。”吴雪霞笑道:“公子啊,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这个官,明天就要当到头了。”

“或许吧。说不定现在就已经很热闹了。”韦宝说罢,伸个懒腰,“管他明天怎么样,先睡了,这一天累的!如果魏忠贤和皇帝支持我,这些不算事!如果他们不支持我,这个官一时半会也当不大,对我的事业没啥帮助!”

这是韦宝的心里话,通过在官场混了一个多月,他的耐心有点被损耗了。

韦宝觉得,如果这么一直混下去,两三年之内,他都不太可能被外放,因为他是探花郎出身,实在是太高,不太可能出去封个县令啥的,要做也至少是知府。

知府的位置可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他现在等级是完全够了,御赐的正五品,提个四品的知府,也说的过去。

可他的资历肯定不够,知府至少得是在官场十年以上的人,除非他有非常有说服力的政绩!

比如,这两三年里面在京师的重要衙门管事,并且把事情管的非常好!

所以,不管怎么说,两三年里面,很难改变这种局面。

韦宝才会有点着急的走这一步险棋。

郭文亮说不够资格直接提升为御史,的确是不够资格,还很不够资格。

但郭文亮要说可以提拔为御史,因为他父亲是都察院的老人,也不是完全说不通。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法理。

这个法理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明都是照着这么做的。

郭文亮的父亲是御史,正七品,郭文亮只有秀才的功名,进来当个小吏,八品九品的小吏,完全没问题。

直接提升为正七品御史,那郭文亮就只满足了一项世袭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可靠。

如果皇帝和魏忠贤这一回支持了韦宝,大明的整个科举制度就会被松动。

韦宝这是找到了阉党打击东林党的最厉害的根本了。

科举一方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科举制之前有举孝廉的,有推举的,导致朝廷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各位臣公结党营私。

大大的阻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

可以说一个科举制促进了多方面,得一反多。

同时也巩固了统治者的统治,之前的官员只靠别人推举,上位后自然就会报答其推举者。

这样一来便把最好统治者给粮了,而科举制到了最后,其实相当于考生是天子门生的。

万事有利就有弊,科举制可以说是对当时各位文化人的一种无形中思想禁锢。

就像一棵小树,凭着自己生长方向生长,它或许会长歪,也或许成为参天大树中的参天大树。

可科举制就像一个环套,从小树是苗的时候就套在上面,导致小树只能按照环套的形状去长,被定死了。

在盛世,这样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乱世,就有大问题了。

大树已经从中间腐朽了,再不下猛药,仍然是按部就班的弄一堆东林党那样的光说不练假把式上台,只能依循历史的轨迹,被农民军把整个国家覆灭,被东北的建奴捡到全天下全历史上最大的便宜!

建奴可没有宋时期的金国那么强大,更不用说比成吉思汗的蒙古。

建奴得天下是十分偶然的。

韦宝始终坚信,华夏这么强大的庞然大物,不管什么时候,出问题,最大的问题,一定是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外部因素。

权利下放到地方,滋生腐败。毕竟只要考上了,只要考生愿意,总是能够做官的,先不管官的大小、位置。

那么寒窗十年为的是什么呢?在古代读书可不便宜,书籍费用就不说了,人吃喝拉撒赶考也要钱,而供养一个读书人足够养活五口之家的伙食费。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费用下来,一旦考上,在交通通讯极其糟糕的古代,那些千辛万苦才考上功名的考生当官后会干什么?捞钱是一定的,多少的问题。

寒门学子求学不可能不借钱,进入了仕途之后,就算是东林党,东林党九成九都是贪的,并不比阉党好到哪里去。

东林党是占了好名声而已,实际上与阉党是一丘之貉,政治属性并没有什么大分别,只是一边代表的是文官集团,一边代表的是皇权集团,仅此分别。

士子们在当官之后的各种好处加剧了土地兼并以及更加拖累朝廷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