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这才和崔思怡坐了下来。
吃了几口之后,李宽便头都不抬的问了崔思怡一句。
“成都城内这几日有什么动静?”
崔思怡想了想,开口问道:“城内百姓都在说您带来的六百万贯钱的事儿,好奇您打算如何分配。”
李宽闻言轻笑一声,接着问道:“可有听到什么说法?”
崔思怡见李宽有兴趣,便挑了几个说了出来。
“妾身未曾去专门打听,都是咱们的人反馈回来的一些说法。”
“成都士子觉得您应该用这笔钱修建书院,这些年朝廷科考,蜀地学子数量不多,中了科举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听到这话的李宽沉默不语,但看着其不断搅动粥碗的动作,却是知道这是李宽在思索这件事儿。
崔思怡顿了顿,接着说道:“商人们倒是对这事儿也颇为上心,想着您是不是要用这六百万贯做生意,担心将自己的生意挤垮。”
“还有就是普通老百姓了,担心朝廷征召劳役。”
听到这里,李宽摇了摇头。
“这西南之地到底是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见李宽发出这种感慨来,崔思怡不由得愣了一下。
“王爷为何这么说?”
看了一眼崔思怡,李宽这才解释道:“辽东之地因为苦寒,所以为了赚钱他们能做出任何的改变,哪怕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很离谱,也会去尝试一番。”
“陇西靠近商路的人则是不同,常年接触外族,让他们颇为大胆,对于朝廷政令也多有支持。”
“岭南靠海,不敢说和西域一方一模一样,但也可以说是相似不少。”
“唯独这蜀地,却是和三处地方不太一样。”
“自古此地就是富庶之地,安逸自然,蜀地百姓不敢说人人富足,但也不算太差,缺钱这事儿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还是好上不少。”
“所以才造就了他们现在这性子。”
说着,李宽抬头叹了一口气。
“就拿这商人来说,生意他们做的不错,但相较于其他地方的商人,少了点进取之心,这也是和其他商人最大的区别。”
“他们居然在担心本王做生意挤垮他们。”
说到这里,李宽不由失笑一声,摇了摇头。
“再说这普通老百姓,朝廷征召劳役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年数量还是减少了不少,多以银钱支付。”
“但此地老百姓却担心这事儿,说明这些年剑南道的官员并未减轻百姓劳役。”
“这省下来的钱又不会到了老百姓的手里,他们自然是会担忧。”
“至于那士子的说法,也可以看得出来蜀地这书院的教育还是落后如今大唐其他的地方。”
其实对于这第三点,李宽是不愿意承认的。
毕竟大唐最早的私立书院,在蜀地可有不少,足看出来蜀地学子求学之心。
但无奈,这些年因为长安有书院的存在,各地也多有建设,只是现在看来,蜀地落下了进度。
至于原因,李宽不得而知。
崔思怡见李宽眉头微蹙,轻声道:“既然如此,王爷打算如何应对?”
李宽思索了片刻,摇摇头道:“现在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得见到西南六诏的人之后才能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