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尔克就是带着这样一支型号五花八门的舰队,载着九千多“买到船票”的“帝俄难民”,冒着秋冬季恶劣的海况,从海参崴仓惶南逃至朝鲜的元山港。
当时朝鲜已经是日本帝国的殖民地,日本人起初拒绝接收这批“露国难民”,但是很快就“迫于”欧洲列强的压力,同意让船队中的老弱妇孺上岸,但是只能居住在规定的区域里。日本海关无师自通的在元山港外搭建起了一座有模有样的难民营,但是因为生活条件恶劣,很快人群中就开始流传起传染病。
斯塔尔克不想在这些木排屋里坐以待毙,于是毅然带着还能航行的十五条民船与军舰,载着三千多名俄军官兵、贵族官员与他们的家眷再次出航,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的上海,驰名世界的冒险家的乐园。
当时上海政府与公共租界租界工部局,被不请自来的俄国难民船队给搞懵了,这些俄国人里面不光只有贵族、商人和普通平民,还有不少是沙俄的职业士兵,如果一个安置不好,必定是一堆治安方面的隐患。于是租界方面要求俄国船队只能在港内停留四十八小时,随后必须带着所有人员离开上海滩。
而此时俄国船队里面已经只剩下十二条船了,包括一条驱逐舰在内的三条船舶,在前往上海的途中遭遇到台风不幸在海上遇难,如今俄国船队里的乘客已经饱受磨难,再也经受不起再一次的长途远航了。
于是俄国海军上将与当时的北洋政府代表做了私下的交易,他愿意交出船上运载的一部分沙俄政府财宝,作为中国接收这批俄国难民的条件。最终中国方面同意了这笔交易,于是除了少数俄国海军船员,剩下的三千多人全都登陆上岸,他们被政府安排在华界分散居住,成为了上海滩一道新的风景,那就是在这座城市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上海白俄难民。(作者记得在小的时候,上海还有不少当年这批白俄难民的后裔,白肤金发高鼻深目,却说着一口标准的上海闲话。)
到了一九二七年,北伐军逼近上海,当时公共租界一片混乱与恐慌,工部局终于决心要建立起一支常备的武装力量,用来随时随地保卫租界里的侨民安全。虽然当时万国商团已经成立,但是就像前文里说得那样,里面的成员纯粹是玩票的各国侨民,只有在有事发生时才会集结起来,一年里只接受三个星期的军事训练,所以压根别指望这种部队,能够阻挡住北伐军的进攻。
当时的局势迫使工部局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批受到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兵员,结果工部局高层把目光,放在了那批俄国难民的身上。
那时候这些难民中除了部分家底丰厚的贵族与富商,剩下的人大都已经耗光了随身携带的积蓄,其中不少人缺乏生存技能,只能混迹于社会的最底层,靠体力和色相来谋生。
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曾经是沙俄帝国的正规军人,只需要短时间的适应性训练,他们很快就能恢复一定的战斗力,如果再加上一笔数目合适的军饷,相信整个上海滩都找不到比他们更敬业的士兵了。
ps:谢谢大家的支持,终于搞定电脑啦,只等学校那边稳定下来,就能开始安心的读数码字了。